<noframes id="nf7rb">

                  <span id="nf7rb"></span>

                  華夏時報:護理險試點初見成效 商業化運行為最佳模式

                  2017-02-06 10:55:25
                      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億人,占總人口的14.9%,根據聯合國人口預測,到205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達到36.5%,遠遠超過英美等國家。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如何長期照護好失能、半失能老人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

                      調查數據顯示,我國80歲以上老人,需要護理比例超過30%;90歲以上高齡老人,每兩個老人中就有一個生活不能自理。一旦老年人喪失生活自理的能力,就需要別人長期照料才能生存下去,不僅需要大量人力成本提供護理服務,同時還面臨高昂的護理費用,而就目前來看,養老金和醫療保險顯然無法覆蓋掉老人的護理費用。

                  護理險試點初見成效

                      2016年9月27日在海淀區正式試點的居家養老失能護理互助保險已經取得階段性的進展。中國人保壽險團險部總經理助理齊維珊向《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表示:“截至2016年12月底,第一階段大約有500名個人自愿參保。我們是在社區做宣傳,有6000多名政府特別保障的人群統一報了名,有一部分特殊困難家庭,是由政府來投的,全額補貼。殘聯對4萬名殘疾人也做了補貼?!?br />
                      長期護理保險,是指在年老、疾病或意外傷殘等導致生活無法自理需要護理時,保險公司以向護理服務機構采購服務的方式,為個人提供護理保障,避免老年人因支付護理費用而背負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長期護理費用涵蓋老人的監護中心、居家護理、輔助性居所、臨終關懷、老人院等方面。

                      護理險首先是一個政策性產品,政府、個人、保險公司都有各自的責任,但都只能履行其中一部分責任,如果要徹底解決,就要把這些都串起來,這就需要形成一個完善的制度體系。

                      目前在全國范圍內興起的護理概念產品前半段模式設計都是大同小異,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區別主要在后半程的設計,即如何實現待遇和支付問題。海淀區試點是最復雜的模式,不僅與政府對接,同時要將社會各種亟待解決的問題全部揉進來,如果整個流程運行起來,將成為一套標準化流程?,F階段長期護理險運行好壞不在保費規模,在于整個運營的結果,它顛覆了技術、服務、制度的運營,而其他的系數都是可調的。

                  商業化運行為最佳模式

                      據了解,最早在青島、南通、無錫等地,已經有了護理險的雛形,也就是海淀區試點的長期護理險的一部分模式。但這些險種基本上是作為其他人身險的附加險出現,和真正意義上的護理保險還有較大差距。實際上,失能老人主要是指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根據失能的程度不同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共同特征就是都需要有人照料,這與一般的養老概念有很大區別。

                      其中青島是比較早做護理險概念的,也就是在護理過程中疊加了后期康復報銷的范圍和項目,擴展服務項目,雖然步子相對比較小,但在行業內是一個可借鑒的模式,但仍屬于社會保險概念,相當于社保第六險。不過護理險采用社會保險的方法很難,因為在強制建設一個社會制度的時候,最大的問題是籌資問題,建立一個制度不可能不需要資金。

                      如果要將長期護理險納入到社保范圍,就需要重新建立一個社會保障體系,不論是商業化的還是政府性質的,最大的問題都是籌資,社保跟隨型主要是資金的支出,目前社?;鹩薪Y余的地區,在社?;鸷艹湓5那闆r下,選擇跟隨社保這種強制性方式,覆蓋面迅速擴大,但是如果社?;鸩荒艹掷m結余且出現負數的時候就不具有可持續性。

                      目前各地區對落實健康養老發展的想法各有不同,北京市各區的想法也不一樣,因為每個地方的依托不一樣,比如海淀區的定位是,所有未來的產業發展都框定在護理險的框架范圍內,以這個制度為核心指導。朝陽區是以國家養老示范基地的樣本在打造健康驛站,如果健康驛站把設想的功能都布局在離家1公里以內的地方,那么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人保護理險的商業化色彩更濃厚,在獨立社保外運行,在運營上,由政府、企業、社會重新創立一個平臺體系,顛覆了原來的模式,采取的方式更多是以服務為主,“十三五”規劃強調要建立一個多層次的社會養老體系,明確要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居家養老是目前社會上最聚焦的熱點,也是需求最大的。

                      齊維珊介紹道:“我們就是以居家為定位和主要服務,把老百姓的需求量化,然后將項目配置進去,這是我們最大的特點,但這塊真正實施起來最大的問題,就是技術應用,社保應用依托在醫保大系統上,而我們是顛覆這套系統重新做,用政策性的設計,去商業化運營,商業運營最大的好處就是自愿購買,也就是典型的社會保險的補充,幫政府減輕壓力,從這個角度,護理險商業化反而更為合適?!?br />
                      雖然護理險前期成本巨大,但后期所有的成本開銷完畢之后,會有折疊效益,在全行業來看,會出現一個“百家爭鳴”的狀態。

                      齊維珊坦言道:“現階段,我們看重的并不是護理險能不能帶來利潤,因為這個項目本身是跟政府合作的惠及民生的工程,我們產品設計、成本費用都壓到了極限,是一個公益性產品設計,保險公司前期是不掙錢的,但后期看到的是社會效益, 由于護理險是一個長期的項目,保證15年持續性繳費,對整個公司資金具有很強的帶動性?!?br />
                  A片试看20分钟做受视频大全

                            <noframes id="nf7rb">

                                  <span id="nf7rb"></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