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老人存護理需求,老齡化加劇背影下的護理缺口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遷、家庭結構及生活方式變化等趨勢持續深化,如何解決“老有所養”、“老有所護”等問題已迫在眉睫。目前,全國7%的家庭有需要長期護理的老人,但傳統觀念中的“養兒防老”卻早已不適用于當下社會。
據調研報告顯示,盡管我國79.9%家庭的主要護理服務提供者為配偶、子女或親戚,第三方服務占比僅為21.1%;53%的家庭中,家庭成員提供的護理時間占比大于50%;家庭成員護理時間小于30%的家庭占比僅為18%。但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環境下,護理的時間成本無疑成為了這些家庭成員除高昂的護理費用以外的又一巨大負擔。
而與此同時,隨著老人數量及收入水平的增長,老人對于護理的意愿和需求仍然在正向增長。報告提到,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如果在不考慮費用、服務資源等因素的情況下,僅28%的老人選擇“不需要任何服務”,七成以上的老人由于各種身體原因而存在不同程度的護理服務需求。
怎樣權衡工作與照顧老人的時間配比,成為了很多家庭面臨的現實問題。因此,第三方服務目前已不再被老人及家庭成員所排斥。往往是經濟條件越好的老人,就越希望得到能同時滿足他們接近家人、在熟悉的環境中養老和接受專業服務等綜合性需求的護理服務。
報告顯示,在每月可支配收入超過5000元的老人中,很大一部分選擇“到所在小區或社區辦的護理機構”,占比近30%,遠高于較低收入的老人。但是,快速增長的護理需求背后對應的卻是龐大的護理缺口。調查顯示,目前除了2小時以下的輕度護理需求和8小時以上的剛性高度需求外,只有一半老年人的護理時間需要得到了滿足。
老齡化加劇背景下的認知缺失,長期護理需資金積累
而就在護理時間和護理方式都存在巨大缺口的同時,由于我國長期護理的服務及保障體系建設起步較晚,導致人們普遍對“長期護理”這一概念仍較為陌生,對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的認知更是匱乏。人們往往認為,“我還年輕”、“我很健康”,沒必要購買相關護理保險;或者將來可以依靠子女、社?;蚍慨a套現來支付相關費用。
但事實上,長期護理保險與普通醫療保險十分不同的一點是,由于大多數人是因為衰老而進入護理依賴狀態的,一般不可能治愈或立即康復,所以護理保險的保障期限一般較長,通常為10年以上,需要前期較長時間的資金積累才能保證投保人老年后的護理費用。因此報告認為,趁年輕、健康的時候投保長期護理保險是最合理、最劃算的選擇。而年齡越大,健康風險越高,保費也就越貴。
然而,現實中許多人都缺乏長期風險規劃意識,長期護理保險在成年人群中的普及率很低。此外,對專業化服務機構及人員的需求,更是未來商業護理險的發展動力所在。報告中提到,由家政人員提供的定期或非定期上門服務是目前我國第三方護理服務的主要形式,占比達到48.2%。
其中,主要以協助進食、洗澡、做飯、清潔等生活照料性和家務性活動為主,協助看病吃藥、輪椅轉移等專業性較強或較為繁重的服務項目占比較低,且大多數家政護理服務的時間長度較短,都不超過一年。因此報告認為,家政機構所能提供并不是完全專業的、長期性的護理服務,在照料失能老人、特別是需要長時間持續專業護理的重度失能老人方面力不從心。而從客戶反饋情況來看,也完全證明了這個結論。根據調查,“收費過高”、“護理人員不專業”、“護理人員不盡心”是客戶對服務不滿意的主要原因。
報告建議政策傾斜,老齡化加劇背景下的商險新機遇
報告認為,應加快長期護理保障制度的試點和推廣,重點關注弱勢人群。在制度建設中特別關注高齡老人、“無子”老人等特殊群體,以及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予以政策傾斜,通盤考慮,因地、因人施政。結合國務院《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關于發展“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要求,把“大健康”理念引入長期護理領域,突出健康預防、康復護理與養老服務的有機結合,積極推動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意識的樹立,盡量減少或延緩失能狀態的發生,以動態的視角科學地管理老年人群的健康發展曲線。
通過“加強籌資”、“優化模式”、“建立體系”等多個角度同時切入,著力提升專業護理服務體系的服務能力和質量。包括深入研究老年人及其家庭最為迫切需要的服務模式及機構,優先納入護理保障范圍,以需求拉動供給發展;鼓勵護理服務模式創新,加大對社區護理服務資源的投入,打造多元化服務模式;加強對專業護理服務機構發展的政策支持。
此外,還應通過宣傳、政策引導等手段提高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群的長期風險保障意識,并加強對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的政策支持力度。保險行業也必須致力于改善長期護理保險產品的結構和定價方法,使真正需要護理保險的人們“買得起”、“買得值”。
事實上,長期護理保險在一些發達國家已是繼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之后的第六大社會保險。在德國,長期護理保險已成為社會保險制度五大支柱之一;在美國,目前業已占其壽險市場的相當份額。因此,中國在這方面仍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放寬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境外資本依法依規以多種形式投資健康服務業,加快落實對社會辦醫療機構在社保定點、??平ㄔO等方面同等對待”等措施的提出;以及人社部印發的《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中提到的“在全國范圍啟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未來長期護理險領域或還將迎來一系列政策紅利。
七成老人存護理需求“保險+醫養”
2016-12-26 10:39:09